重视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诊断
近十余年来,人们对肠道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有许多新认识。尤其是肠镜、螺旋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胶囊内镜、超声多谱勒等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肠道血管病变的诊断带来深刻的变革。本文介绍了急性肠系膜缺血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阐述了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探讨了螺旋CT的诊断,浅谈了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急性缺血性肠病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缺血性结肠炎
吴本俨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4-137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