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分布规律的研究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和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价紫花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差异。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脂溶性和水溶性成份含量,并以相关系数法评价图谱间相似度。 结果:丹参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ⅡA为主,主要分布于根周皮部位,其他部位含量较微,紫花和白花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分布规律相同,但部分成分在白花丹参含量较高。水溶性成分以丹酚酸B为主,主要分布于根韧皮部和木部,但叶中丹参素分布较高,花瓣和花托中部分成分含量也较高,可用于单体化合物的提取和开发。两种丹参同一部位水溶性成分种类相同,但在含量上略有差异。 结论:本法较为全面的评价的紫花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规律,为丹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植物药 丹参 入药部位 有效成分 分布规律 指纹图谱
梁宗锁 杨东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陵712100 陕西省中药指纹图谱与天然产物库研究中心陕西杨陵712100
国内会议
贵州凯里
中文
542-548
2008-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