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邵阳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T213数值预报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发生在邵阳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是在欧亚中高纬度两槽一脊型的环流形势中产生的,槽线和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大暴雨发生前,低层有较强的水平能量输送和积聚,同时整个暴雨区的大气运动由下沉运动转变为上升运动;中低层Q矢量的辐合区和大暴雨的落区、发生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与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是完全一致的,“抽吸作用”对大暴雨的形成非常有利。
大暴雨 诊断分析 物理量场
吕校华 彭双姿 刘前初 钟伟业
湖南省邵阳市气象局,邵阳 422000 湖南省新邵县气象局,新邵 422921 湖南省新宁县气象局,新宁 422700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88-91
2007-03-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