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方一次MCC暴雨天气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与分析

对2006年8月11日凌晨,发生在蒙古高原河套地区的一次典型MCC暴雨过程,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进行了探测与分析。分析表明,发生在高原上的MCC移动性强且发生发展过程同西风带上斜压槽与其南部低层暖湿气流中低值系统的并入关系密切;MCC是由前部的冷空气外流边界形成的强对流阵和东北方新发展起来的对流单体等的β中尺度系统及后部的MCC的主体——α中尺度的气旋性辐合中心组成的有组织的对流系统。 组成强对流阵,呈弓形窄带状,由多个对流单体组成,在移动过程中不断与东北部的新生对流单体合并使其得以维持,伴有强降水和强阵风等天气。暖湿气流人流区位于MCC的前部,当暖湿气流人流旺盛时会出现“V”形人流槽口,“V”形人流槽口的形成,标志着MCC进入成熟阶段。在旺盛的暖湿气流作用下,MCC的气旋性辐合中心附近可以被激发出强对流单体,产生强降水。“V”形人流槽口的消失常标志着MCC的消散。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暴雨 新一代天气雷达

孙永刚 孟雪峰 宋桂英 韩经纬

内蒙古气象台,呼和浩特 100081 中国气象科学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200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南昌

中文

148-151

2007-03-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