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功能关系的研究
本研究测定了桉树人工林18个实验小区(每块面积为100m2)植物多样性与群落总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海拔、坡位、坡度、坡向、土壤类型、造林树种、时间、密度、管理措施等群落生物量影响因子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小区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群落总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和林下植被生物量不断增加.物种多样性最低的小区,群落总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别为848.87kg/100m2、822.94kg/100m2、25.92 kg/100m2,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小区,相应为1346.30kg/100m2、1295.43 kg/100m2、50.87 kg/100m2,分别相差59%、57%和96%。随着小区物种多样性和灌木层覆盖度的增加,群落总生物量和乔木层生物量呈S型曲线增长趋势,而林下植被生物量则表现为指数曲线增长趋势。根据物种多样性和覆盖度与生物量的关系,当物种多样性和覆盖度为25-30种/100m2和40-50%时,林分的生产力比较高.一定水平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和覆盖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群落生态位互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改善林地的小气候和微生物的作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因此,有利于群落生产力的提高。
人工种植林 桉树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生态生产力
温远光 陈放 梁宏温 元昌安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 610064 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 610064 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成都 610064 广西师范学院,南宁 530001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24-29
2006-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