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根癌农杆菌介导ppIP基因转化短芒披碱草的研究

本文以短芒披碱草种子的成熟胚、下胚轴和幼叶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4-二氯苯氧乙酸(2,4-D)、NAA、6-BA和激动素(KT),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成熟胚的出愈率最高,达到86.7%。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的激素组合为2,4-D 6.0mg/L和Kinetin(KT)0.05 mg/L.不同外植体来源和不同激索组合及浓度将产生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其中黄白色,颗粒状易脆裂的愈伤组织才能够再生植株,而水样无明显结构的愈伤组织则只能诱导生根,不能再生出植株。在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时,添加一定数量的水解酪氨酸,可以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从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能力最强,可以达到54%左右。最佳的分化培养基是1/2MS培养基添加6-BA 2.0 mg/L和NAA 0.5mg/L。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转接到MS基本培养基,并添加6-BA 2.0mg/L、NAA 0.5mg/L和60 mg/L潮霉索,进行愈伤组织的分化和筛选。对分化形成的抗性植株进行PCR-southern blotting,和RT-PCR分析,获得了一批抗虫转基因新材料。转基因材料经抗虫饲喂实验,其蝗虫致死率达到23.7%,与非转化材料相比,杀虫效果显著。同时研究了愈伤组织类型及生理状态、农杆菌浸染液的浓度、共培养温度及时间和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农坪菌介导的短芒披碱草程序化转基因方案。

短芒披碱草 抗虫性育种 细胞培养 基因转化

李达旭 赵建 黄敏 李力 张艺 刘素君 陈飞 杨志荣 张杰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4

国内会议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生物多样性分论坛

成都

中文

179-185

2006-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