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数量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脑梗死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脑梗死后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的治疗效果,并寻找能有效促进功能恢复的最小移植数量。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脑神经干细胞,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实验动物分为5组,在大鼠脑梗死(MCAO)后7天分别移植中、低、高数量的NSCs,并设假移植组,假手术组对照。评价移植后3个月中各组动物的行为学变化,3个月后处死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NSCs移植后能在宿丰脑内存活,并可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促进功能恢复。(1)移植后3个月时,移植组Ⅰ(中数量NSCs)、Ⅱ(低数量)、Ⅲ(高数量)行为学评分与假移植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升高。证明移植低、中、高数量的NSCs均能改善因脑梗死造成的功能障碍。(2)移植组Ⅰ与移植组Ⅱ比较:p<0.01,差异显著,说明低数量与中数量移植组间行为学功能改善情况有显著差异,中数量组效果较好;(3)移植组Ⅰ与移植组Ⅲ比较:p>0.05,无差异说明高数量与中数量移植组行为学功能改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NSCs移植可促进MCAO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移植不同数量NSCs行为学功能改善情况有显著差异,中等数量移植可以较少的数量发挥较好的移植效果。

脑梗死 神经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神经功能恢复 动物模型

王新平 王世民 谷芙蓉 张文志 秦进喜 陈宁 曾宪珠

天津市环湖医院

国内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21世纪神经科学新进展大会

北京

中文

139-142

2006-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