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建构适合地域性气候环境与生物产业需求的温室设施

文中提出一个生物可全年生产的低造价、安全与经济兼顾的简易设施之环境设计观念,以强化设施本土化的设计特色:充分发挥构造物具有节约环控设备投入的能力,并建立可适应不同地域之季节性气候环境变化而调整设施操作技术的明确资料。并以台湾地处亚热带区,属湿热气候型,夏季高温多湿,冬天却仍会受到寒流侵袭为例加以说明。重点包括结构物安全与经济设计方法,以及室内环境调节的设施操作法等两部分。 在结构物安全与经济设计方法方面,提出可抗5级地震及12级台风的拱型圆管骨架结构物与单斜型轻钢骨架结构物之经济设计资料,以骨架受外力后之材料内应力是否可发挥至极限与建筑设计规范允许的极限桡度等两项为安全评估基准;而以室内构成单位面积与单位空间体积所需骨材用量作为经济评估基准。在2003年7~10月间分别在梅峰(海拔约2100m)、谷关(约700m)、台北盆地等三地建造四栋上述两种构造物,以进行后续环境调节技术试验。在环境调节的设施操作法研究方面,把握台湾高海拔与平地之气候差异,考虑生物种类全年生产的光热环境需求,在设施外壳应用空气层诱导式阻热之节能设计法,配合室外可收张黑网网目与层数、适当空气层厚度、空气层内可开闭式气流口管理、双层被覆材料选择等非动力式设施,达到发挥设施在夏季阻热、冬季保热的节能能力。

温室环境 气候环境 生物产业 产业需求 温室设施

侯文祥

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 台北 106

国内会议

2003年海峡两岸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浙江绍兴

中文

363-367

2003-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