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诊断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确定NBI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形态学特征,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探讨NBI对IM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NBI对80例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对粘膜有可疑病变的区域行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NBI-ME)观察,分别在LBC阳性和LBC阴性区域取活检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0例患者接受了NBI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诊断65例患者有IM。65例确诊IM的患者中,有61名患者的胃粘膜中观察到LBC,LBC对IM的敏感性是85.15%,特异性91.57%。在61名LBC阳性患者中所取的94份活检标本中,86份显示有组织学上肠化生的证据,诊断符合率91.4996,即LBC对IM的阳性预测值为91.49%。在LBC阳性患者的非LBC区及LBC阴性患者中所取的94份活检标本中,79份(84.04%)无肠化生的证据,LBC对IM的阴性预测值为84.04%。结果显示,NBI下在LBC阳性粘膜区活检可明显提高IM的检出率(P<0.05)。结论:NBI是一种全新的诊断工具,合并使用放大内镜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胃粘膜微细结构,尽早发现上皮表面呈现浅蓝色的嵴状结构(LBC),有助于在内镜直视下靶向活检,提高胃粘IM的诊断,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早期诊断 内窥镜检查 内镜窄带成像 组织病理学
刘变英 王颖 雷宇锋 李小会 赵文婕 王选桐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西,太原,030006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81-184
2009-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