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D-山梨醇肝清除率联合CT肝脏体积测量评价病肝储备功能

目的:通过D-山梨醇清除率测量肝脏功能性血流量、CT测量肝脏体积变化来评价病肝储备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92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稳态滴注法静脉滴注D-山梨醇,在不同时间分别采血和收集尿液,采用酶分光光度法测量山梨醇血浓度和尿浓度,计算出D-山梨醇肝清除率(CLH);结合彩色超声多谱勒肝总血流量(QTOTAL)测定。求出肝内分流率(RINS);通过CT腹部扫描求出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变化率。分析各指标与Child肝功能分级和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静脉滴注山梨醇120min后达稳态血药浓度,对照组(0.189±0.05)mmol/L,肝硬化组(0.358±0.064)mmol/L(P<0.01)。对照组CLH=(1248.3±210.5)/ml·min(-1),QTOTAL=(1362.4±126.9)/ml·min-1,RINS=8.37±3.32%;肝硬化组CLH=(812.7±112.4)/ml·min(-1)(P<0.01),QTOTAL=(1280.6±131.4)/ml·min(-1),R INS=36.54±10.65%(P<0.01)。在肝硬化组中,Child A级肝脏平均体积为(1057±249)cm3,Child B级为(851±148)cm3,Child C级为(663±77)cm3,三者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Child B级和Child C级与正常组比较,肝脏平均体积明显减小(P<0.001)。当CLH小于600/ml·min(-1)、病肝体积缩小40%以上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CLH、肝脏体积变化率与Child肝功能分级间均存在着交错现象。 结论 :D-山梨醇肝清除率、CT定量测定病肝体积能够客观的评价肝脏固有代谢容量和肝功能性血流量的变化,有助于正确理解病肝储备功能状况,为合理地确定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奠定基础。

D-山梨醇 肝脏功能性血流量 肝脏体积 病肝储备功能

黎一鸣 吉鸿 徐心 吕凡 高文涛 雷团结 任贵兵 白芝兰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710004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会议暨普外科微创新技术研讨会

广东东莞

中文

104-108

2008-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