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自体骨髓细胞经门静脉移植治疗肝硬化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自体骨髓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对肝硬化和肝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为慢性肝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2005年2月~2006年6月,共1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我科接受了手术(脾切除、断流术或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将其中符合人选条件的40例列人研究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均于术中预先埋置“门静脉导管-皮下药盒系统”,以此作为日后骨髓干细胞移植的通道。术后3~4周,待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时,治疗组经前述移植通道输注自体骨髓细胞,而对照组只输注生理盐水。在第一次输注后每隔1个月再重复进行输注,共输注3次。第3次输注后1个月视为试验结束,此时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①两组恢复均顺利,未发现与移植操作有关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②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治疗组分别由60±52、26±15、33±5和18±2变为26±15、14±8、41±3和12±2(P<0.01);对照组分别由47±37、22±23、35±4和18±4变为65±51、19±42、35±4和18±4(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③血清透明质酸和前胶原Ⅲ肽:治疗组分别由188±160和13±18变为104±80和8±9(P<0.05);对照组分别由79±193和10±16变为136±187和9±17(P>0.05);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自体骨髓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未发现与移植有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 肝功能不全 自体骨髓细胞移植

曹葆强 许瑞云 林继宗 钟跃思 黄绍斌 林楠 汤照峰 吴祥元 项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广州 51063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广州 510630 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会议暨普外科微创新技术研讨会

广东东莞

中文

108-111

2008-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