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及D-二聚体的早期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发生率、分布、分级情况,评价D-二聚体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PVT的早期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9月-2006年3月间因诊断乙肝肝硬化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4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多谱勒报告,了解术后PVT的发生情况及血栓的分级、分布;用快速、半定量检测方法动态检测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D-二聚体浓度,同时于术前及术后7—14天内检查彩色多谱勒以观察PVT的发生情况。据不同诊断标准,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并进行ROC分析。 结果:415例患者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彩超复查率为46.75%,PVT的发生率是33.51%。2004年后的近二年PVT的发生率达到39.84%,其中在术后一个月内PVT的发生率达39.6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发生PVT的血栓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0.001),ROC分析半定量D-二聚体标准及D-二聚体的定性标准对PVT均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半定量Az=0.794;P=0.000;定性标准:Az=0.739;P=0.001)。 结论:PVT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主要在术后1个月内发生。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应尽早采取措施以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的形成,防止术后病情的进一步加重。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水平将有助于PVT的早期诊断,如手术后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者及≥16ug/ml时PVT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应加强抗凝等预防和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并发症 门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邓美海 邓鹏 刘波 汤照峰 钟跃思 胡昆鹏 许瑞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 510630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会议暨普外科微创新技术研讨会

广东东莞

中文

114-120

2008-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