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汶川地震伤员医疗救援的几点思考
此次汶川地震发生后,笔者作为首批进驻汶川县城的医疗队员之一,圆满完成了此次医疗救援任务。现结合在汶川救灾一线的自身体验及所见所闻,谈谈此次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的成功经验与教训,以期抛砖引玉。 从分级救治阶梯各级行使的职能看问题此次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分级救治主要采取了三级救治阶梯,即现场抢救、早期救治、专科治疗。众所周知,现场抢救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在地震突然发生的数分钟内,只能依靠自救、互救和第一目击者(first responder)的救助。这些救助的操作虽然非常简单(如从倒塌物掩埋或挤压中解救出来,压迫止血,脱离险境等),但十分有效。2、灾难发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或1~2天,本地尚存的医务人员和开始进入灾区的少数急救人员对伤员实施初级创伤生命支持(basic trauma life support.TLS),如止血、清理呼吸道、胸部按压等。3、此后,大批外来医疗救援人员进入灾区,开始有组织地对伤员进行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此时由专业人员对重伤员进行气管内插管、胸腔引流、通气、供氧、止痛、除颤、脑复苏等抢救措施。
医疗救援 分级救治 现场抢救 早期救治 专科治疗
梁华平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07-108
2008-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