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创伤感染领域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感染是历次战争伤员负伤5天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仅次于休克的致死原因。创伤感染的防治一直是创伤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一 感染病原体的不断演变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数十年来,战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经历了明显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创伤感染的病原体以链球菌为主;40年代则主要是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50年代出现大量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大约从60、70年代开始,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G-)杆菌逐渐取代以链球菌、金葡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G+)球菌,成为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体。70~80年代创伤感染中无芽胞厌氧菌明显增多,一些新的机会致病菌和过去认为的”非致病菌”不断出现,如各种霉菌、粘质沙雷氏菌、克雷伯氏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和不动杆菌等。并已注意到有厌氧菌参与的混合感染和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感染日渐增多。1995以来,以金葡菌为代表的G+球菌卷土重来,由其感染的比例超过了临床感染病例的50%,逐步取代G-杆菌,成为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已构成临床威胁,令人瞩目。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此外,创伤后主要由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也时有发生。

战争伤员 创伤感染 感染病原体 致病菌 葡萄球菌

梁华平 王正国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400042)

国内会议

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

杭州

中文

259-261

2008-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