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便秘影象学诊断补遗及证误
我国顽固性便秘影象学诊断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学组会同国内一些专家分别于1991年、1999年两次制定《便秘诊断治疗暂行标准》,近二十年来全国广大肛肠医生与放射学科作了大量工作,但在顽固性便秘的诊断中总觉得仅仅依靠排粪造影及结肠运输试验不能完全揭示便秘的病因,以致在临床工作中仍然存在瞎子摸象的现象。临床工作也几度陷入了窘境。粪造影与钡灌肠结合一起,加拍了一张立位X线全腹片,并于1999年又加拍了一张平卧位直肠灌钡30毫升的无张力直肠正位片,并结合排粪造影三张侧位片,这样就比较全面地一次性地了解了结直肠的结构及其变异,对临床工作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并提出了结肠结构变异是结肠型便秘的主要原因、直肠瓣先天变异是直肠型便秘最主要的初始原因、直肠有效通过面积狭窄致排便阻力增大在痔的形成上的重要意义等一系列观点。现奉献给同行专家,欢迎批评指正。
顽固性便秘 影象学诊断 结构变异
刘建新
四川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610015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159-161
2008-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