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样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共接报350例病例(包括疑似病例),采集336份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检出登革热IgM和(或)IgG阳性296份,其中12例分离到登革热病毒;共对176个疫点进行处理。结果: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10例,发病率为43.66/10万(按户籍人口计算),无死亡病例;疫情涉及20个行政街,有4个暴发点;流行季节为7月上旬至11月中旬,高峰在8月下旬和9月上旬;病毒为登革Ⅰ型;男性177例,女性133例,性别比1.33∶1;发病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3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136例,占43.87%.结论:该区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今后要加强疫情预测预报,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

登革热 登革热病毒 流行病学 疫情预防 疫情控制 疫情预报

杨丽莉 范健文 余毅 杨翠辉 曾祥越

510176,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科

国内会议

2008年我国预防医学的现状与发展新观念专题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32-134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