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拱坝非约束区贯穿性裂缝成因、机理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我国某拱坝施工期非约束区出现贯穿性裂缝的成因和机理,结果表明:一期冷却后的残余水化放热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二期冷却温降幅度过大、速度过快,以及上中下分三区冷却模式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该坝出现裂缝主要原因;二期冷却瞬间冷击作用导致的管壁微裂缝可能在裂缝的形成过程中起到诱导作用;而混凝土真实应力大于设计值、实际抗裂能力偏弱使得安全裕度不足,则为裂缝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最后研究认为,对于上下游方向坝体较厚超高拱坝,施工期适当增加冷区高度、采用必要的中期冷却是避免此类裂缝出现的关键之举。
拱坝 温度应力 贯穿性裂缝 水管冷却
刘有志 张国新 刘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79-184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