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镰孢菌β微管蛋白定点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依赖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carbendazim)的防治。在许多丝状真菌中,多菌灵结合到β-微管蛋白,阻止微管的聚合,从而达到防治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作用位点单一,易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已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丝状真菌由于其β微管蛋白上167、198位的氨基酸突变引发抗性,但是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机制不同于此。根据其他丝状真菌的抗性隋况,通过基因同源重组的方法,我们对禾谷镰孢菌β-微管蛋白(FGSG_ 09530.3)上6、50、165、200、240、241位氨基酸进行了定点突变。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测定表明,50位突变体的EC50值高于亲本菌株及其他突变体,240位突变体的产孢量最高,各个菌株的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比较第10代菌株对多菌灵的EC50值表明抗性遗传稳定。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机制。
禾谷镰孢菌 β-微管蛋白 抗性遗传 定点突变体 多菌灵
周立邦 于俊杰 张聪 周明国 陈长军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5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09-109
2008-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