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基因克隆及其验证
大量研究表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通过与β-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其组装成微管,从而阻止病原真菌有丝分裂。与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机制不同,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与β-1-tubulin基因(β1 tub)突变无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抗药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克隆了小麦赤霉病菌β-2-tubulin基因(β2 tub),该基因总长1713bp,共有6个内含子。β2 tub蛋白为447个氨基酸,是β1tub微管蛋白的异型体,与其相似度为76%。通过大量比较小麦赤霉病菌野生型菌株和抗药性菌株的β2 tub基因,发现β2 tub蛋白167位氨基酸突变(Phe→Tyr)可能导致对多菌灵田间中等抗药性(能在含有25μg/ml多菌灵的PDA平板上生长,但不能在含有100μg/ml多菌灵的PDA平板上生长),而198位氨基酸的突变(Glu→Leu)可能导致对多菌灵的田间高抗药性(能在含有100μg/ml多菌灵的PDA平板上生长)。在分别敲除了小麦赤霉病菌多菌灵中抗菌株R9(167位氨基酸Phe→Tyr)及高抗菌株.JT04(198位氨基酸Glu→Leu)的β2tub基因后,R9和JTD4的β2tub基因敲除突变体均对多菌灵敏感;而将R9和JT04的β2tub基因分别回复捕人至相应的敲除突变体后,回复突变体又恢复了对多菌灵的相应的抗药性水平。本研究确证了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与其β2tub蛋白167位、198位氨基酸突变有关。
多菌灵 小麦赤霉病菌 病原真菌 抗药性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β-微管蛋白 突变体
陈长军 于俊杰 毕朝位 周明国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10-110
2008-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