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131I标记的嵌合型TNT抗体放射免疫治疗晚期肝癌的初步临床应用

使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实体瘤的生物治疗存在两大有待攻克的难题:1、抗体的定位功能差:2、靶抗原表达的异质性及表达量的改变。在人体内,仅有0.001-0.01%的抗体注射剂量分布到每克肿瘤组织,因此肿瘤组织内单克隆抗体所携带的放射剂量是不足以缩小通常大小的腺癌肿块的(即放射剂量应>5000cGy)。影响实体瘤放射免疫治疗发展的其他障碍还包括:如何保护对放射敏感的正常组织(如骨髓)。抗体与靶组织和非靶组织的结合比决定了靶组织能否准确显像以及药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学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高抗体治疗非血液系统肿瘤的特异性和有效性。这些方法包括使用“双抗体”,即把抗体的靶向作用与携带放射性同位素到肿瘤组织的作用分割开来,从而提高药物对肿瘤组织的亲和力。笔者进行本初期临床研究以确定肝癌或肝转移癌介入治疗术后,在行动脉内或直接瘤内注射131I-chTNT-1/B的安全性及药物的肝脏分布。本研究在标准的TACE术后,使用了靶向肿瘤坏死组织的单克隆抗体131I-chTNT-1/B,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核素显像进一步肯定了131I-chTNT-1/B对肝病灶坏死区的定位作用。这种疗法可能对提高肝肿瘤的疗效有帮助。

晚期肝癌 放射性核素 嵌合型抗体 放射免疫疗法 临床治疗 靶向作用

董生

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 200003

国内会议

第八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大会

北京

中文

22-24

2008-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