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肝移植后肝胆管狭窄的介入治疗——附53例分析
目的:评价介入方法在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肝胆管狭窄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1999年7月到2007年3月间,53例原位肝移植后肝胆管狭窄患者在本科进行了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和经皮肝内胆道球囊扩张术。单纯球囊扩张(经外科术后T管)、PTBD中进行球囊扩张或单纯PTBD都被认为是一次介入操作;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调换引流管或移除引流管都不计入介入操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介入治疗、临床结果和随访结果等资料,以评价介入治疗的疗效。 结果:50例患者接受了PTBD,其中13例同时进行了胆道球囊扩张;3例患者进行了单纯球囊扩张治疗。PTBD常规通过右侧肝内胆管进行,14例患者接受了双侧(左侧和右侧肝内胆管)的PTBD,这14例中6例是在第二次治疗中对左侧肝内肝管行PTBDo随访时间从1月到6年半不等,平均随访时间9.6个月。所有患者直至随访结束时梗阻性黄疽都得到了缓解。11例患者( 20.75% )需要多次介入治疗,其中5例是因为第一次介入失败,6例是因为黄疽复发。治疗与随访中未出现与介入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胆道出血或疼痛等轻微井发症只需要对症处理。 结论:介入治疗,包括PTBD和球囊扩张,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肝胆管狭窄简单有效,可重复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原位肝移植 肝胆管狭窄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黄强 翟仁友 戴定可 钱晓军 于平 王剑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 10002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61-262
2008-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