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桂中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特征

桂中晚古生代盆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的多期构造变形及改造,其中印支运动使盆地褶皱造山并奠定了盆地构造的主体格架,后期变形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特征。综合研究表明,在主变形期盆地构造表现为盆地东、西两侧向中间相对逆冲,受大明山及大瑶山隆起的支撑和斜向推挤,基底与盖层发生拆离滑脱,使盆地向北滑移,北缘受桂北古隆起的阻挡而形成由南向北强烈挤压逆冲的弧形构造带。桂中晚古生代盆地中西地区是成藏的有利地区,其构造变形较弱,褶皱构造十分发育,构造一岩浆热事件少,而且盆地造山期后的改造和破坏较弱,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十分有利。

桂中地区 晚古生代 含油气盆地 构造变形 油气藏

张明华 陈贵英 李容森 潘罗忠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西桂林 54100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4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桂林 541003

国内会议

2006年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地质学会第六届“希望之星”学术研讨会

桂林

中文

164-167

2006-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