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公路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目的:研究公路交通引起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 方法:以319国道龙岩市新罗区路段为例,对耕作土采样,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Cu、Cd、Pb、Zn、Cr、)含量,并与全球沉积物重金属平均背景值比较,同时采用Lars Hakanson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 结果:研究区土壤中Pb、Cd、Cr和Cu含量高于全球沉积物重金属平均背景值,为重度污染,Cd为中等-重度污染,Cr为轻微-中等污染,Cu为轻微污染,未发现Zn的污染: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及污染程度:Pb>Cd>Cr>Cu>Zn;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为110.2,主要污染为Cd,达到中等生态危害,其次是Pb、Cu、Cr和Zn,均为轻微生态危害;潜在生态危害地带自公路起向其两侧扩散范围约为80m。 结论:公路旁土壤中重金属以Cd、Pb污染为主,属于轻微生态危害,重金属来源主要为机动车燃料、轮胎、机械中所含微量重金属成分。

重金属污染 生态危害指数 土壤污染 公路污染 原子吸收光谱法

林健 陈建安 杜恣闲 张琦 张志超

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361004 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364000

国内会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重金属污染监测与控制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

广西北海

中文

52-55

2006-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