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河流体系稀土元素(REE)是研究水体微观和宏观过程的有效工具,其地球化学行为受流域基岩及水文条件、水化学组成及水体物理化学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河流体系中REE含量的顺序普遍为:溶解态 REE<悬浮物中REE<沉积物中REE;其中传统意义上的溶解态REE实际上包含了通过滤膜(通常为0.45μm)的微小胶体所吸附的REE。河流中溶解态REE的存在形态取决于水体的pH以及水体中占主导地位的常量阴离子的种类和数量,中性和碱性水体中的REE主要以REECO3+和REE(CO3)2-碳酸络合物的形式存在,酸性水体中的REE主要以自由离子形态或以SO4(2-)或F络合物的形式存在。REE与阴离子(CO3(2-)、HCO3-、F、SO4(2-)等)络合作用的强弱、与胶体(腐殖酸等有机胶体、Fe-Mn-Al等金属氧化物胶体)和粘土矿物吸附强度的差异、河水pH和Eh条件、河水的离子强度、人类活动等因素决定着河流体系中REE的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绝大多数河流的溶解态REE为重稀土富集、悬浮物为轻稀土富集、沉积物中平坦型的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酸性水体常呈中稀土富集。下列问题需要深入研究:①胶体在河流体系中REE的地球化学迁移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②REE在水-悬浮物-沉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③REE的水生生态环境效应;④REE的络合、水解、吸附及解吸等性质。
稀土元素 河流体系 地球化学 配分模式 水化学组成 水生生态环境
赵峰华 刘建权 丛志远 刘璟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 100085
国内会议
2006年全国水体污染控制治理技术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体系建设高级研讨会
上海
中文
77-84
2006-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