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综合预测模型无创性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目的:建立由临床及血清学指标组成的综合预测模型,评价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轻重程度及活动度的诊断价值,探寻简便、可靠的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方法。 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0例,随机分成建模组(195例)和验证组(75例),均行肝穿活检及病理分级分期,并按纤维化程度和活动度设定不同判别终点,同时检测血液常规、血清生化、纤维化、凝血酶原时间、病毒载量等指标。在建模组,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依次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各研究终点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数积分模型,最后在独立的验证组中检验模型的诊断效率。 结果: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PLT、GGT、HA四项指标作为重度肝纤维化(S≥13)的独立预测因子,由此建立了一个判别肝纤维化轻重程度的指数积分模型(FibroIndex)。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建模组,0.889,验证组,0.850。以积分3.0为临界值,诊断重度肝纤维化的敏感性90.2%,特异性76.1%,阴性预测值91.5%,准确性82.0%。该指数积分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良好的正向线性相关(rs=0.731,P<0.001),且对S≥2和S=4的诊断效率也很高,AUC分别为0.873、0.872,判别临界值分别为2.2、5.4。以同样方法还建立了一个由AST、PLT、GGT、HA四项指标组成的判别活动性肝纤维化(G≥3+S≥3)的指数积分模型(ActiveIndex),其AUC为:建模组,0.896;验证组,0.877。以积分2.2为临界值,诊断敏感性91.3%,特异性79.2%,阴性预测值96.7%,准确性82.0%。以同样诊断标准应用于验证组,判别的准确性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联合临床和血清学指标建立的综合预测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状况的评价具有敏感、准确和可重复性,有望辅助或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肝穿来监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诊断 血清学指标 预测模型
张文胜 王宝恩 贾继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14-421
2005-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