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患者MSC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 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CIR-MSC)的生物学特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研究CIR-MSC和健康人MSC(ND-MSC)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细胞的体内外致瘤性、细胞核型.结果:CIR-MSC不会感染HBV,CIR-MSC和ND-MSC均没有体内外致瘤性。CIR-MSC的增殖力明显低于ND-MSC,两者P2累积扩增率分别为(CIR-MSC vs.ND-MSC)6.7±0.8×103vs.24±3×103(P=0.01);两者P3累积扩增率分别为(CIR-MSCvs.ND-MSC) 41±9×103 VS.210±61×103(P<0.001).CIR-MSC较易老化,CIR—MSC S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ND-MSC,CIR-MSC早期凋亡的比例明显高于ND-MSC.CIR-MSC细胞表面因子PDGF-α(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α)、PDGF-β(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β)及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表达低于ND-MSC(P<0.05).结论:CIR-MSC的增殖能力受损,细胞容易出现老化及凋亡,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下降.乙肝肝硬化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乙肝肝硬化 生物学特性 骨髓间质干细胞 生长因子受体 移植治疗
钟跃思 林楠 汤照峰 刘波 邓美海 汤照峰 项鹏 许瑞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 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广州 510089
国内会议
宁波
中文
137-143
2009-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