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和抗生素应用软件在减少可预防药物不良事件中的作用

目的:对“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和“CPM-抗生素理想曲线版(2.0版)”研发成功后的成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某院呼吸内科为实验组,以另外3家医院呼吸内科为对照组。在实验组中,以“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和“CPM-抗生素理想曲线版(2.0版)”审查3个月时间段内的处方,将审查出的“禁忌症”警示以及抗生素剂量错误进行整理,但暂时不干预。3个月结束后,将结果反馈给医生并进行用药教育。再以同样方式审查另外3个月时间段内的处方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并监测前后各3个月时间段可预防的药物不良事件。在对照组中,对同样前后3个月时间段内的可预防药物不良事件进行监测但始终不进行干预。结果:在实验组中,发现可预防药物不良事件19例,“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在前3个月时间段内共审查出各种“禁忌证”219条,“CPM-抗生素理想曲线版(2.0版)”共审查出抗生素剂量错误59例;后3个月时间段内,只发现可预防药物不良事件3例,审查出各种“禁忌证”67条,抗生素剂量错误24例。在对照组中,前后3个月时间段内分别发现可预防药物不良事件21例和23例。实验组可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没有变化。结论:当处方违反“禁忌症”和抗生素剂量错误时,能够分别被“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和“CPM-抗生素理想曲线版(2.0版)”识别,并能降低呼吸内科可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抗生素 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 应用软件 药物不良反应

翟晓波 何志高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 200120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感染药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肝病治疗进展与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473-480

2008-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