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喀斯特地区突发性地下水污染事故分析——以云南省嵩明县喷水洞泥磷污染为例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气候湿润,流水下渗作用强,地下水丰富.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喀斯特地区突发性地下水污染事故的潜在诱发因素将不断增加.分析了2008年2月24日在云南省嵩明县喷水洞发生的泥磷地下水污染事故及其应急处理,并对事故发生区域及其顺流方向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泥磷废液中的磷酸盐、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的11532倍、252倍、224倍、200倍,元素磷为《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标准限值的16510倍;在泥磷废液倾倒坑中加入生石灰冲水后,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说明生石灰对泥磷废液污染物具有良好的中和作用;污染物浓度峰值在顺流方向依次出现,且浓度逐渐减小,说明高浓度污染物水团沿水流方向移动并不断稀释;地下水源地出水口污染物浓度在冲水后出现了一个峰值,说明冲水对地下水中高浓度污染物水团的推动作用明显;污染区地下水中元素磷的浓度在冲水后较长时间内始终维持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标准限值46~66倍这一相对恒定的水平上,不良影响将持续较长时间.喀斯特地区突发性地下水污染事故防治任重而道远.

地下水污染 泥磷废液 水质监测 云南省 事故分析 喷水洞

黄英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国内会议

中国水利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072-1077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