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十五年来的动态变化研究
本文以5块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同定样地15年来连续观测的资料为基础,对乔木层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7年等不同年份的株数、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热度、均匀度和胸高断面积等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望天树群落的乔木层株数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平均每年每块样地减少仅0.86株。各年的物种丰富度基本没有变化。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下降,1993年到1998年,Shannon-Wiener指数仅减小0.0391;1998年到2003年,Shannon-Wiener指数仅减小0.0400;2003年到2007年,Shannon-Wiener指数仅减小0.0092。说明望天树群落处于Margalef认为的演替的兴旺阶段随后的演替阶段。生态优势度随年份的增加而逐渐升高,1993年到1998年,Simpson优势度指标仅增加0.0018,1998年到2003年,仅增加0.0034,2003年到2007年,仅增加0.0015。说明群落优势种的优势更加明显。物种均匀度指数也随年份的增加而下降,1993年到1998年,Pielou指数仅减小0.0049;1998年到2003年,仅减小0.0094;2003年到2007年,仅减小0.0017。说明群落中物种分布的均匀性略有下降。胸高断面积则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1993年到1998年,胸高断面积共增加18267.32 cm2;1998年到2003年,增加14761.25cm2;2003年到2007年,增加16788.99cm2。这反映了该群落的蓄积量在增加。望天树群落的株数以较小的幅度减少,这是因胸高断面积的不断增加而引起的自然稀疏过程;而株数、丰富度、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胸高断面积的变化体现了望天树群落还处于缓慢发展之中,但是已经接近项级群落的演替阶段。
望天树林 物种多样性 Shannon-Wiener指数 均匀度指数 胸高断面积 群落结构 群落优势种
曾辉 杜凡
西南林学院 昆明 650224
国内会议
2008年云南生物多样性与社会和谐发展论坛暨首届青年科技论坛
昆明
中文
208-214
2008-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