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在人群中的总体患病率低于5/10000,但因其致死率高而备受关注。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可分为原发性心电紊乱和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两大类,前者包括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BrS)、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短QT综合征(SQTs)、特发性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等,后者指心肌病伴发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包括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扩张型心肌病(DCM)、肥厚型心肌病(HCM)等。本文结合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就目前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 原发性心电紊乱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药物治疗
姚艳 浦介麟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515-519
2008-0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