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希氏束旁起搏在心动过速机制鉴别中的应用

导管消融已经成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这些手术的过程中,有必要识别逆向传导是经旁路还是经房室结的快或慢径。旁路逆传存在与否,可以通过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在希氏束的不应期给予一个较晚的心室期前刺激,根据是否存在明显的逆传心房激动的延迟来确定;或者在心室的程序刺激过程中,给予一个较早的心室期前刺激,在希氏束激动时间延迟时,根据心房激动时间的延迟是否存在来确定旁道的存在。当持续性室上速不能诱发时,或者只有在长的起搏周期才能见到逆向传导时,很难区分旁道逆传和房室结逆传。一种办法是将起搏导管从心尖移到心房逆传的部位,如果是旁道逆传则会表现为刺激信号到心房的间期逐渐缩短;如果是经房室结逆传,则刺激信号到心房的间期,将会随着起搏导管从外周向希氏束方向移动而延长,而对于前间隔旁路来说这种特征不显著,很难判断逆传究竟是经旁路,还是经房室结。Jackman实验室于1996年提出应用希氏束旁起搏(para-Hisian pacing)来进一步鉴别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旁道逆传和房室结逆传。本文拟将对这一方法做一简要介绍。

心动过速 希氏束旁起搏 导管消融

张萍

国内会议

第13届中国心律学论坛

哈尔滨

中文

415-419

2008-0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