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为了了解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沙质草地的影响,我们于1992~2007年在科尔沁沙地开展了草地放牧和封育试验,分析研究了人类放牧活动和降水、气温变化对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持续过度放牧对草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可产生严重危害,中度和轻度放牧可使原退化草地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趋于恢复:2)在过度放牧条件下,草地多年生植物多样性,禾本科和藜科植物多样性明显降低,菊科植物多样性增加:轻度和中度放牧有利于草地多年生植物多样性增加或稳定,并可促进藜科植物多样性的增加,维持豆科和菊科多样性稳定;3)在排除人类干扰后,原草地退化越严重,其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恢复速度相对越快,而且物种丰富度的恢复速度快于多样性的恢复;4)暖湿气候有利于草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增加,对一年生植物或多年生植物多样性增加均有促进作用,并对豆科、菊科和藜科植物多样性的发展有利;5)暖干气候可以导致草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下降,但对于多年生植物多样性的危害要大于一年生植物,对豆科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要大于禾本科、菊科和藜科;6)在放牧条件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变化与放牧强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在排除人为干扰后,草地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变化与降水变化呈正相关,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如果未来人类放牧活动继续增强,气候暖干化趋于明显,将对我国北方沙质草地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为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明显。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导致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普遍恶化的两大主要因素,因此成为目前全球地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焦点。人类放牧活动和气候的暖干化已经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草地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中国也是这样。开展人类放牧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我国沙质草地植被影响的研究,对于解释我国草地植被在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下的演变和机制,指导草地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化 沙质草地 植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草地植被

赵哈林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730000

国内会议

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

四川雅安

中文

457

2007-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