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媒介图景丛林中的孩子——一份来自上海三至五年级小学生媒介素养的报告

儿童身心成长与大众媒介之间的紧密关系已经成为学校、家庭、杜会不可漠视的事实。针对如何应对无处不在、无孔不人的媒介信息与难以察觉的媒介负面影响,国际上许多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将媒介素养教育纳人正规教育体系之中,力图培养每位公民成为耳聪目明的收讯者,通过对媒体的深人了解,不再消极被动地接收资讯,从而形成独立思考与辩识能力。可见,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健康合格的未来公民的重要条件之一。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导学生如何与传媒打交道,怎样认识、分析、运用和监察大众传媒。一方面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品味的传媒接收者,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监察和改善传媒,做既有责任感又有批判能力的传媒反馈者。参考英美国家的经验,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根据年龄划分教学内容,小学阶段主要是了解事实与虚构、辩识广告与节目形态等;初中阶段开始传授拍摄、剪辑等硬技术的同时,逐步培养批判能力,大学阶段将从社会制度安排等更为宏大的主题进行引导与思辨。
小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教学内容 批判能力
倪琳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广州
中文
185-194
2007-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