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青年事务管理的本土化
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是中国共青团一项新的工作职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国社会的文化激剧变迁,经济上从“计划”向“市场”过渡;引发着社会传统结构和阶层的分化重组。国家管理正朝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扩展,社会工作的作用日趋显现。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起,以中国共青团为主体的青年工作,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在不断丰富,充添新的内容。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共青团进一步明确了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大思路,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是与国际青年工作“接轨”的具体行为,更是21世纪中国青年工作社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对社会转型与青年事务的理解,提出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一化双性”;社会转型期协管青年事务的基本准备。青年事务管理的本土化,也可以说是中国风格和中国化,不但要考虑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要考虑现行体制解决问题方式的实质性影响,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尤其青年的心态。这是我们开展协管青年事务工作的文化、体制和心理背景。由此,我们要认真借鉴国外和总结国内区域性探索的经验,认真研究工作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创建符合中国特色的青年事务管理模式。
社会转型 青年事务管理 本土化 共青团组织 中国特色
宋国力
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91-98
200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