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水稻种子人工加速老化实验方法研究

人工加速老化与自然老化是研究稻谷耐储藏特性必备的手段之一,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稻谷耐储藏机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然而,人工加速老化与自然老化结果差异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研究认为人工加速老化与自然老化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用人工加速老化代替自然老化研究种子衰老问题。但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人工加速老化与自然老化存在显著差异,分别由不同基因所控制,因此人工加速老化不能代替自然老化。我们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新收获的水稻种子人工加速老化的实验结果不仅与温度、湿度,而且与人工气候箱不同层数、老化种子重量有关。主要原因可能由于种子成熟度不同而导致休眠性存在差异。我们利用自然储藏、-20℃冰箱冷冻10天、烘箱45℃烘7天等方法进行打破种子的休眠性试验后,则种子人工加速老化发芽率不再与人工气候箱不同层数、老化种子重量有关,而仅与温度、湿度有关。

水稻种子 人工加速老化 休眠试验 耐储藏特性

张瑛 宣红 朱学贵 余德红 吴跃进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30031 中国科学院安徽省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 230031

国内会议

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

云南德宏

中文

69-73

2009-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