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粳稻谷粒粒形与垩白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利用大粒粳稻16115与小粒粳稻16005的杂交后代F3、F4代家系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粳稻谷粒形和垩白性状的表型变异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F3代和F4代谷粒的长、宽、厚、长宽比、千粒重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长宽比在F3代和F4代均表现超双亲分离。F4代粒形各性状值均小于F3代,随着世代的增加,其粒形性状值趋于减小。F3代和F4代稻米垩白性状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分布,也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F4代比F3代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所下降,而垩白大小基本无变化。谷粒千粒重与其长、宽、厚、长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性状与谷粒长、宽、厚、长宽比、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粒长和长宽比的增加,垩白性状与谷粒长、长宽比的相关性呈减少的趋势。

谷粒形性状 垩白性状 基因控制 数量性状

黎毛毛 徐磊 曹桂兰 贺浩华 韩龙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100081;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省南昌市,330045;江西省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100081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省南昌市,330045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五届博士生学术年会

长春

中文

281-287

2007-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