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分类问题的研究
药用雷公藤包括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 (Levl.) Hutch)和东北雷公藤(T. Regellii Sprague etTakeda),具有抗炎、抗菌、免疫调节、抗肿瘤及抗生育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肾炎、器官移植、肿瘤等50多种疾病。目前近20家药厂生产雷公藤制剂,约有1亿人次曾经用过雷公藤,是国内外首选的免疫抑制剂。种质资源系统研究时发现,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形态存在渐变的趋势,分布于浙江和福建等海拔300-500m以上的种质,依据《中国植物志》等现行分类方法,其形态特征介于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之间,其生物特性也存在中间特征。为了搞清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及中间类型的分类问题,以便更有利于雷公藤遗传改良和生产应用,本文利用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群体遗传学、生物化学等方法,对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分类问题进行了研究。
雷公藤 昆明山海棠 分类学
斯金平 郭宝林 黄文华
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浙江丽水 323000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4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37-39
2006-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