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休眠技术
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野生羌活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休眠的技术.种子形态解剖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羌活种子具有胚后熟特性,休眠期8-10个月,需要胚的后发育才能解除休眠,秋季采收的羌活种子,无胚或呈原胚状态,不具备发芽能力,需要后热.解除休眠的技术是:流水冲洗,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可提前萌发,提高发芽率;变温(15~25℃/2~5℃)层积,可缩短解除休眠时间,层积前期暖温可加速胚的发育,低温是萌发成苗的必要条件。经过2~3个月暖温和2~3个月低温层积,种子萌发.
野生羌活 种子休眠 破除休眠技术 工艺流程
张恩和 陈小莉 方子森 王蒂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中科院西北水保所,陕西杨陵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88-91
2006-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