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硅烷偶联剂(γ-GPS)自组装成膜动力学模型研究
硅烷偶联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机制及成膜动力学过程是决定界面粘结性能的关键因素,对其成膜动力学过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获得理想的硅烷膜层。本文采用反射吸收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及中性盐雾腐蚀试验,研究了Si-O-Fe与Si-O-Si在金属表面成键反应的竞争与协同作用及Si-O-Fe的形成对相邻化学键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吸附到金属表面的硅醇单体更易与金属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键合反应(Si-O-Fe),自身的缩聚反应(Si-O-Si)较难发生;Si-O-Fe的形成使得其上的硅醇被活化,可促进其与相邻硅醇单体的缩聚反应;金属表面羟基的引入可提高Si-O-Fe的化学键合密度及硅烷膜的耐蚀性能。
金属表面 硅烷偶联剂 自组装 成膜动力学模型 键合密度 耐蚀性能
张文广 杨丽霞 冯军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武汉,430070 中国地质大学
国内会议
第15届全国腐蚀与表面保护技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腐蚀与表面保护技术青年论坛
宁波
中文
1-9
2009-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