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生产环境变化 谈蚕桑产业出路

近年,蚕桑生产屡屡出现污染中毒事件,直接影响蚕茧产质量,并引发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群发事件,不仅对蚕农利益造成损失,而且成为对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对此.业内人士担忧,业外人士受怕,如长此以往,势必影响蚕桑产业的声誉,进而会影响到蚕桑产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从目前蚕桑生产环境变化着手.分析了今后蚕桑老区如何稳定蚕桑生产的途径和出路。最后文章总结了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二条途径: 一是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稳定产业群体。蚕桑生产目前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最大的劣势是单位工值低,近几年的蚕桑生产常常是算了工钱没利润,或算了利润没工钱。要提高蚕桑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改变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通过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减少用工,用集约生产形式(特别是小蚕规模饲养),做到既保证生产安全,又减少蚕业生产的投工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又能保证参与集约生产者有相对较高的劳动价值。这种方式可有效稳定中、小规模的养蚕农户群体。二是抓典型、做示范,提高蚕桑产业化水平。

蚕桑产业 蚕桑生产 产业发展 产业竞争力 养蚕农户

吴纯清

桐乡市蚕业管理站,浙江 桐乡 314500

国内会议

浙江省蚕桑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浙江湖州

中文

69-70

200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