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湿邪在SARS发病中的作用

笔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SARS的发病特点,从现代心理测量理论出发并引入结构化的决策方式,编制了SARS中医证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一线专家调查问卷。运用德尔菲法重新修订问卷结构和内容,建立了三维的结构化的关联数据库(以下简称专家调查问卷数据库)。通过对京、津、粤地区880份专家调查问卷数据库进行统计处理,对初期、极期、恢复期各个阶段不同的症状群和舌脉进行辨证分析,确定了证候类别和SARS证候因素毒、热、瘀、湿、虚等。本次“非典”,大多兼湿,一般认为SARS的病因为感受疫疠毒邪,或“感受雾露污浊之邪”。例如,疫情出现之后,无论广州还是北京,均气温偏低,阴雨连绵,自然界形成湿淫之邪,此非时之气为疫毒提供了滋生、繁殖、传播的外部环境,联系西医病理,肺组织表面间质水肿、充血、肺切面可挤出大量水肿液体,应属中医“湿毒”范畴。

中医理论 中医证候 关联数据库 舌脉辨证 SARS证候

张明雪 曹洪欣 翁维良 谢雁鸣

辽宁中医学院,沈阳市 110032 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 100700

国内会议

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首届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暨首届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国际研讨会

北京

中文

587-593

2005-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