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医药抗高血糖治疗体会之一——注意神经失调

“抓主症”是中医辨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辨证论治需要在“抓主症”的前提下进行,否则辨证则漫无边际。这就是中医治疗中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想方法。“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所谓的病即是围绕“主症”归纳出来的。譬如古代治疗消渴病,所抓的主症是渴饮、多食易饥与多尿,于是按主症,以上、中、下三消辨治消渴病。针对主症的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特色,这是中医治疗一切疾病的思想方法,当然也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抗高血糖治疗。高血糖也象其他病态表现一样,是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的反映,需要辨证论治,使人体内环境恢复正常的生理状况,从而使血糖渐趋正常。但对于中医辨证来讲,化验指标有着它的特殊性,它并非是通过望、闻、问、切所能搜集到的。从临床的客观情况来看,也并非高血糖与三多症并存。换言之,今天的糖尿病与古代的消渴病,二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中医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能诊断为“消渴”,当然其治疗也就不必套用三消分证的思路。这种情况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在抗高血糖的中医治疗中,仍需重视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从抓主症人手,有时主症消除,高血糖状态也能得到缓解。

中医药 神经失调 辨证论治 抗高血糖

魏子孝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国内会议

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首届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暨首届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国际研讨会

北京

中文

663-665

2005-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