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DEM的区域地形信息因子提取与量化关系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

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系统过程,其形态可以看成是表征其特征的各种地形信息因子复合在一起的复杂函数。以黄土高原地区的6个典型地貌区作为试验区,基于1:10000比例尺5m分辨率的高精度DEM数据,在实现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自动分割的基础上,随机选取12个完整小流域,完成了区域内沟壑密度、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地形起伏度等基本地形信息因子的自动提取:同时,采用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证明沟壑密度与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地形起伏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最小二乘的量化模拟结果显示,沟壑密度(Y)可以表示为平均坡度(X1)、平均坡长(X2)和相对高差值(X3)的函数:Y=2.95228+0.127906X1-0.014X,-0.00273X3,模拟精度为94.5%。该方法对于整体研究黄土高原及其他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成因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地貌形态特征 地形信息因子 量化关系 黄土高原 成因机理

朱红春 汤国安 崔先国 陈楠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山东 266510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江苏 210097 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福州,福建 350003

国内会议

2005年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学术会议

南京

中文

154-159

2005-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