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玉门油田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玉门油田于1939年开发,是我国第一个采用现代技术开发的油田,也是第一个注水开发的油田。早在20世纪50年代,玉门油田即开展了以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为主的早期油藏描述。60年代,以钻“检查井”、“资料井”及“小层对比”为特色和主要内容的精细油藏描述。注重实际资料,认清了油层,搞清了资源状况,为实现油田全面调整奠定了基础。70年代以后,以低渗透储集层裂缝研究及剩余油研究为主体的精细油藏描述,实现了高渗透层向中低渗透层的潜力转化,首创沿裂缝注水,成功开发了低渗透油藏。进入90年代,以数值模拟技术与C/O测井等剩余油研究为核心的油藏研究方法,又向精细化更进了一步,有效指导了油田开发后期的综合调整和治理挖潜。近年来,精细油藏描述逐渐向规范化、定量化、三维可视化方面发展,已初见成效。本文概述了玉门油田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特别是近两年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以及该技术在老油田后期开发调整、控水挖潜中的应用效果。

油藏描述 精细描述 精细油藏 沉积相 油层细分 剩余油

张虎俊 胡灵芝 李克勤 李鸿彪 刘亚君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开发事业部

国内会议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交流会

昆明

中文

198-212

200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