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峡水库浮游生物对蓄水(135m)过程的响应

本文分蓄水准备期、蓄水期和运行期三个阶段,对135m水位蓄水过程坝前水域的浮游生物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蓄水准备期有43种,数量为7。53万ind。/L,优势种为曲壳藻、脆杆藻、直链藻、小环藻等硅藻;蓄水期有40种,数量为13。5万ind。/L,优势种为直链藻、小环藻等硅藻;运行期有36种,数量为15。9万ind/L,优势种为脆杆藻、直链藻、小环藻等硅藻。蓄水过程中藻类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种类组成上虽然三个阶段皆以硅藻为主,但蓝藻种类增加而硅藻和甲藻种类减少是最显著的特征。浮游动物蓄水准备期有27种,数量为705。1ind。/L,优势种为表壳虫、吸管虫、筒壳虫、龟甲轮虫、臂尾轮虫、剑水蚤和无节幼体等;蓄水期有33种,数量为2 125。5ind。/L,优势种为筒壳虫、龟甲轮虫、胶鞘轮虫、晶囊轮虫和无节幼体等;运行期有37种,数量为845。4ind。/L,优势种为表壳虫、累枝虫、龟甲轮虫、多肢轮虫、臂尾轮虫、剑水蚤和无节幼体等。 总体上看,蓄水期浮游动物数量最高;在种类组成上,大型浮游动物种类增加较显著。结合蓄水过程水文、水体理化指标及水动力条件的变动特点,阐述了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对相关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三峡水库 浮游生物 蓄水过程 环境因子 响应机制

韩德举 胡菊香 高少波 常秀林 彭建华 吴生桂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9

国内会议

首届长江论坛

武汉

中文

139-143

2005-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