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困难情景中的情绪反应
社会文化往往影响到人们对某些特定情绪的看法,比如生气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情绪,西方儿童更多体验;羞愧是一种他人中心的情绪,东方儿童更多体验。不仅情绪体验,儿童报告的其他情绪反应(包括是否向他人表达情绪、表达与否的理由以及后继行为)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价值观。本本文探讨了我国儿童在假设困难情景中的情绪反应,包括情景的情绪体验、是否向观众人物表达情绪,表达与否的理由以及后继行为。我们希望考察是否如前人研究所述,我国儿童报告更多他人中心的情绪反应.我们的研究假设是:在我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下,儿童较多报告羞愧等他人中心的情绪,更倾向于不表达情绪。同时,我们也希望从个体差异角度,考察儿童情绪反应的年龄、性别以及观众人物对儿童情绪反应各变量的影响。 文章通过几项试验指明:儿童报告体验羞愧/伤心多于生气,更倾向于表达情绪,使用更多自我保护和强调事实的理由,以及改变情景的后继行为。情绪反应各变量之间也存在一定联系,生气倾向于表达,羞愧/伤心倾向于不表达;不表达者多使用自我保护,表达者多使用强调事实。情绪反应还存在性别、年级和观众人物的个体差异。
情绪反应 困难情景 儿童
徐琴美 何洁 钟莹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浙江杭州 310028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49-51
2005-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