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周缘地区地震采集方法技术探讨
松辽盆地外围地区发育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型沉积断(凹)陷,呈现与盆地类同的发展演化过程,但其内幕结构的复杂程度及勘探难度远大于盆地内部。这些地区表层和深部结构纵向的非均质性及横向的差异性,造成了地震波激发及接收条件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采集效果。通过微测井、岩性录井调查等手段对区内表层结构的精细描述,并通过区域分区、分类的大量综合性试验,在不同类型基本地球物理参数下,分析表层结构对地震激发子波、频谱及能量的影响,系统地进行表层结构特征对地震反射资料品质的影响程度的探讨,进行地震采集方法及参数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地区的最佳采集方法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与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地震采集效果。
松辽盆地 表层结构 演化过程 地震波激发 地震资料采集
杨振升 李强 蓝加达
中国石化集团华东石油局第六物探大队,南京,210009
国内会议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5年学术交流会
南京
中文
156-165
2005-1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