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探寻垃圾中的循环经济之路

人类的生产、消费和社会行为会伴生一些被称为“垃圾”的废弃物。从那些废弃的垃圾的数量及其构成,不仅可以窥见社会的物质生产、生活状况,也可以检验资源的利用程度和人们的节约意识。一个节约型的社会应当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社会,因而也应当是一个垃圾排放相对较少的社会,除非已经利用到无法再利用的程度才会被作为垃圾处理掉。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却又是一个资源消耗和垃圾排放的大国。统计表明,目前全国每年的城市垃圾产生量达到1.5亿吨,并正以每年约9%的速度递增,未经处理堆积下来的垃圾量已达到70亿吨,侵占土地8亿多平方米,全国每年仍有5600万吨的城市垃圾露天堆放在郊区,垃圾已成为当今城市的一大问题。日渐增多的垃圾也容易引发二次污染问题,威胁到居民的身体健康。科学、合理、无害地处理垃圾,已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一些地区垃圾的循环经济进行了简述,有专家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循环经济,其在科学技术层面上,就是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的融合,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最终目的是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科技进步,而没有科技支撑的“节约型社会”注定十分脆弱。

循环经济 城市垃圾 垃圾处理 可持续发展

陈泽峰 蒋细杰

福建丰二集团

国内会议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第二届年会

厦门

中文

572-575

2005-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