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径流湖滨带湿地处理系统中的氮去除及动力学研究
构建于云南昆明的王家庄湖滨带湿地占地12,000m2,湿地位于滇池东岸,主要植物为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和菖蒲(Acoruscalamus L),湿地于2002年8月投入运行,湿地的来水来自6条农业区汇水干渠,经过布水堰布水后来水均匀流过湿地。2002年10月~2004年6月期间湿地有效降低了农业区农业径流污染对滇池的污染。除了采集进水样外,还采集从进水至出水点1/3处(记为出水1)、2/3处(记为出水2),旱季时进水流量为497.6m3/d。旱季时TN、氨氮和NO3-N的浓度分别为7.50,2.49和2.50mg/L。 出水1(出水2)处的。TN、氨氮和NO3-N的浓度分别为3.07(2.06)mg/L,0.35(0.43)mg/L和1.07(0.37)mg/L。出水1(出水2)处的TN、氨氮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66.6(58.5)%,67.4(58.1)%和56.1(43.6)%。雨季时进水流量为747.4m3/d。雨季时TN、氨氮和NO3(-)-N的浓度分别为4.68,0.98和2.22mg/L。出水1(出水2)处的TN、氨氮和NO3(-)-N的浓度分别为2.51(3.11)mg/L,0.81(1.04)mg/L和1.10(1.41)mg/L。出水1(出水2)处的TN、氨氮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34.4(55.9)%,64.6(62.6)%和51.8(80.6)%。旱季(每年11月~翌年4月)时湿地中的氮去除呈现“V”字形变化规律,雨季(每年5月~10月)时湿地中氮去除呈现沿程降低的规律。具有较强的耐受冲击负荷的能力,在水力负荷为22.2cm/d,TN、NO3(-)-N和NH3-N的去除率均高于59%。全年来看,出水1(出水2)处的氨氮的去除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702和0.574,出水1(出水2)处的NO3(-)-N的去除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466和0.470。在秋末冬初时,菖蒲的含水率比春季的低,干重比春季的高。菖蒲的干重在秋末冬初时仍在增加。在菖蒲成熟和衰亡老季节时,收割部分的氮有一部分向残留部分转移。
湖滨带 人工湿地 农业径流 水力负荷 径流污染
卢少勇 张彭义 余刚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16
2005-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