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前后盘吸虫虫种调查与感染动态分析
对西南地区奶牛集聚量最大的洪雅区域内奶牛前后盘吸虫虫种进行了调查,共检查成年奶牛29头,其中剖检4头,采集虫体,药物驱虫25头,淘洗粪便收集虫体。随机选择不同形态、大小、颜色的虫体制成玻片标本鉴定,结果该区域内寄生于奶牛的前后盘吸虫有10个种,分布于2科4属。将一批约1 000头奶牛投入该区域,按当地奶牛场饲养模式饲养,采用廖党金虫卵检测法,分别于2003年3、10月份和2004年3、6、8、10月份对该群奶牛抽样检测其前后盘吸虫病的感染率及病情程度,感染率分别为10.0%、35.7%、82.0%、80.0%、84.0%、86.0%,EPG均值分别为79、160、175、175、177、180,结果分析表明,在该区域饲养一年后,该群奶牛的前后盘吸虫病的感染率增加了72.0%,但病情程度增加不显著。
奶牛 前后盘吸虫病 虫种调查 感染率
王华东 廖党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 730050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成都 610066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275-281
2005-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